“洞庭湖流域生态系统管理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来源:生态所  时间:2010-11-15 10:40:32  作者: 时间:2013/8/6
 
      洞庭湖流域包括洞庭湖水系覆盖的湖南省大部,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和重庆市部分地区,流域总面积26.28万km2,约占长江流域面积的14%。洞庭湖吸纳湘、资、沅、澧四水,并通过城陵矶与长江相连,是承纳四水,吞吐长江的洪道型湖泊,具有调节江河径流、沟通航运、栖养水生动植物和改善生态环境等多种功能,在维系湖南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生态安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水安全问题已上升到国家或区域安全的高度,是战略资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湿地与森林密不可分,湿地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等多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水是湿地形成最为关键的生态因子;森林能调节大气中的水循环、涵养水源、提高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以水资源匮乏、污染型缺水、水土流失、洪涝灾害濒发为特征的水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关系到国家安全的全局。科学地评价洞庭湖流域水资源现状,有效指导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健康发展,事关长江中下游洪水的调节和中南腹地的安危,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生态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先后承担欧盟委员会第六框架项目、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和水专项子课题、国家环保部公益性项目、长江水利委员会项目等相关国家级项目4项。我院在洞庭湖流域生态系统研究方面的成果,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肯定和认可,为了更好地发挥洞庭湖流域生态系统管理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力,促进水资源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利用的国际合作,2009年经国家科技部批准,洞庭湖流域生态系统管理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在我院成立。基地通过采取项目合作、培训和专家互访等形式,已与法国、葡萄牙、英国、新加坡、泰国和越南等国家确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并致力引进国外成熟的理论和技术,加以消化和再创新,形成适应我国资源和环境特点的技术体系,提供维护流域生态系统健康、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适应湿地生态系统管理的方法和模式。
      基地共有固定人员35人,客座人员16人,其中国外6人。研究员及教授24人,副研究员及副教授5人,博士生导师22人。具有博士学位26人,硕士学位6人,在读博士3人。基地的研究方向是:(1)流域森林与水资源耦合关系及水资源配置调控;(2)水资源评价体系与生态补偿机制;(3)典型流域生态系统需水评估和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4)湿地生态服务功能及退化湿地恢复技术;(5)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战略。旨在为洞庭湖流域乃至长江流域生态系统安全、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支撑,为洞庭湖流域生态系统管理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电话:0731-85578728 传真:0731-85578706 网址:www.hnlky.cn
地址:长沙市韶山南路658号  版权所有:湖南省林业科学院